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砸钱or诉讼-《我的1999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  “你好,你好。”
      简单握了握手后。
      “请跟我来吧,徐总在办公室等您。”
      “有劳。”
      带着他来到三楼的会客室。
      推门进去。
      “徐总,张先生到了。”
      早就等在这里的徐良笑着迎了上来。
      “张先生,欢迎欢迎。”握住对方的右手后,“从04年一别,咱们现在可是有两年多没见了。”
      “两年未见,徐先生已经是全球最顶级的金融家,跟巴菲特、博格尔媲美;汉华更是成长为令人尊敬的全球金融巨头。
      相比之下,中芯这两年却在不断走下坡路。”
      “呵呵,公司业绩受外界大环境和IT周期的影响,起起伏伏,都是很正常的事,张先生不必过于纠结。
      请坐吧。”
      “谢谢。”
      两人坐下来,秘书奉上茶水后。
      “张先生,当初我把海力士在IC领域90纳米和65纳米技术转让给你们的时候,曾经约定在两年内偿还第一笔可转债。
      但现在你们貌似没有这个意思?”
      张如京心里叹了口气。
      花十三亿美元收购海力士的技术专利,夯实了中芯的专利池,也让他们提前两年时间完善了65nm先进制程,赶上了台积电的脚步。
      但人算不如天算。
      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跟台积电一争高下的时候,对方不仅给了他当头一棒,芯片需求也从04年之前的火热,变得疲软起来。
      开工不足,赚不到钱的中芯国际,自然没办法偿还债务。
      虽然第一笔债务只有两亿美元。
      但在给了台积电的赔偿金后,中芯账上真的没钱了。
      “徐先生,最近中芯的情况不是太好,所以请您能再宽限一段时间,等中芯赚到钱,我们一定立即偿还。”
      徐良放下手里的茶杯。
      “张先生,以你在芯片代工行业的经验,市场什么时候恢复?”
      “这个……”
      他一时有些迟疑。
      作为行业老兵他当然清楚行业周期,但不好现在说。
      “根据我们的调查,每次芯片行业需要三至五年才能走出周期。
      这次的皱起从04年下旬开始,到现在仍然没有半点起色。
      按照过去的经验,恐怕要等到08年,甚至是09年才能走出谷底。
      这也意味着中芯会连续债务违约。”
      张如京张了张嘴,却说不出任何反驳的话。
      事实确实如此。
      “徐先生,很抱歉。”
      徐良摆了摆手。
      “商场如战场,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,张先生不必道歉。”
      顿了一下,徐良话锋一转。
      “不过,我这里有个方案能解决张先生和中芯的困境。”
      “徐先生请讲?”
      “很简单,汉华把13亿美元的可转债全部转为中芯的股份。”
      徐良图穷匕见。
      张如京一下愣住了,显然没想到徐良的主意居然是这个?
      “张先生,芯片代工行业是资本密集型、技术密集型,竞争极为激烈的行业。可以预见,随着芯片制程的不断缩减,芯片代工厂的投资规模会越来越大。
      65纳米制程比90纳米投资几乎翻了一倍。
    第(2/3)页